摘要:
美國聯邦政府的持續停擺,不僅打破了官方經濟數據的發布節奏,更讓本來就處於調整期的勞動市場陷入「數據迷霧」。官方就業、通膨數據的缺位,迫使市場和政策制定者轉向私部門替代數據尋找線索,... 美國聯邦政府的持續停擺,不僅打破了官方經濟數據的發布節奏,更讓本來就處於調整期的勞動市場陷入「數據迷霧」。官方就業、通膨數據的缺位,迫使市場和政策制定者轉向私部門替代數據尋找線索,但這些來自不同機構的統計卻呈現出矛盾圖景——裁員潮與就業反彈並存,招聘放緩與薪資穩定交織,既凸顯了勞動力市場的複雜性,也讓美聯儲的政策決策陷入兩難。
10月1日政府停擺後,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已連續兩個月未發布失業率、非農就業人數等核心就業報告,並取代數據成「救命稻草」。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安德魯‧哈斯比警告,即便復工,10月數據也可能因依賴事後追溯調查而失真,甚至無法發布。依賴現場存取的CPI等通膨數據同步停滯,而這些數據是平衡通膨與勞動市場的關鍵。在數據缺口下,聯準會等只能依賴Challenger裁員統計、ADP就業數據等私人指標,但統計口徑差異又帶來了解讀難題。
替代數據矛盾:勞動市場呈現“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私部門數據呈現的勞動市場,堪稱「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裁員端的警報持續拉響,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報告顯示,10月美國企業宣布裁員人數達153074人,較9月激增近兩倍,核心原因包括成本削減和人工智慧的加速應用。截至10月,今年以來的裁員總數已突破109.95萬人,較去年同期成長65%,創下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的同期最高紀錄。
與裁員潮形成反差的是就業端的局部反彈。薪資處理公司ADP的數據顯示,10月美國私部門新增4.2萬個工作崗位,為2025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扭轉了前兩個月的下滑態勢。教育醫療保健、貿易/運輸/公用事業成為成長主力,其中貿易/運輸/公用事業單月新增4.7萬個崗位,展現出部分產業的韌性。薪資成長同樣維持穩定,多數產業薪資成長年率中位數維持在4.2%-5.2%區間,ADP首席經濟學家Nela Richardson指出,一年多來薪資成長基本持平,反映出勞動供需仍處於相對平衡狀態。
招聘市场则呈现“整体疲软、局部坚挺”的分化格局。招聘网站Indeed的数据显示,10月底招聘信息数量跌至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同比下降,其中技术和政府岗位密集的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降幅尤为显著。但医疗保健、工程及部分现场操作类技术岗位的招聘需求依然强劲,领英的数据也显示,10月招聘人数环比降幅(0.8%)较9月(3.5%)明显收窄,暗示招聘放缓态势可能趋于温和。
失业率的表现则相对平稳。芝加哥联储估算10月失业率为4.36%,与9月的4.35%几乎持平,延续了此前的低位运行态势。经济学家分析,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可用劳动力供应减少,是失业率未随裁员增加而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矛盾信号传导:政策、市场与主体的多重应对
勞動市場的矛盾訊號,直接激化了聯準會內部的政策分歧。聯準會在10月會議上已降息25個基點,但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12月再次降息「絕非易事」。支持降息的一方,可援引ADP就業成長萎靡、招聘資訊下滑等數據,佐證勞動力市場下行風險;反對降息的陣營,則能以穩定的失業率、平穩的薪資增長和低位的失業救濟申請數據為由,強調通脹風險仍需警惕。
市場對矛盾數據的反應同樣敏感。 ADP報告公佈後,現貨黃金短線走低4美元後快速反彈,美元指數小幅走高7點;而在不同機構裁員與就業數據交替發布期間,規模達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波動方向不一,投資者因缺乏統一的「黃金標準」數據而陷入兩難。哥倫比亞Threadneedle Invest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艾德·阿爾-侯賽尼直言,失業保險申請和官方失業率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指標,替代數據的矛盾凸顯了市場的集體困境。
企業和勞動者也在適應這種不確定性。安永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指出,無論源於需求疲軟、成本上升或技術替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減少已成為「未來的現實」;而Glassdoor的員工信心指數在10月降至6月以來最低點,反映出勞動者在外部選擇有限的市場中對職業穩定性的擔憂。
未来走向:数据澄清与结构性调整成关键
当前,市场仍押注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过半,但这一预期高度依赖后续数据的澄清。若政府停摆结束后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显著走弱,可能为降息提供支撑;若数据验证了部分行业的韧性,或通胀压力隐现,则可能让政策转向更为谨慎。
对劳动力市场而言,结构性调整的趋势已逐渐清晰。人工智能的应用、企业成本控制的需求,将继续对白领岗位构成压力;而医疗保健、实体操作类技术岗位等抗周期行业的需求韧性,可能成为就业市场的“稳定器”。不过,若裁员潮从当前的集中领域向更广范围扩散,而招聘市场未能及时承接,原本低位运行的失业率可能面临上行压力。
這場由政府停擺引發的數據危機,也揭露了美國經濟監測體系的脆弱性。官方數據的公信力一旦受損,重建市場信心需要更長。無論如何,在數據缺口彌合之前,勞動市場的矛盾訊號仍將持續,而聯準會的政策決策、企業的招募裁員計畫、勞工的職業選擇,都將在這片不確定性中謹慎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