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比特幣市場正經歷顯著的下行調整,不僅在10萬美元心理關口下方持續走低,更短線跌破97000美元/枚,刷新5月8日以來的新低,延續了自10月初以來市值蒸發逾4500億美元的頹勢... 近期,比特幣市場正經歷顯著的下行調整,不僅在10萬美元心理關口下方持續走低,更短線跌破97000美元/枚,刷新5月8日以來的新低,延續了自10月初以來市值蒸發逾4500億美元的頹勢。這一曾經風光無限的數位貨幣,在經歷慘淡10月後僅實現步履蹣跚的復甦,如今卻在略高於10萬美元的區間反复震盪後再度承壓,而推動其2025年大部分走勢的核心動力——機構堅定信心,正逐步消退。
機構撤離抽離核心支撐,資金流驅動效應消退
在2025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機構投資者始終是比特幣合法性與價格的重要支柱。彭博數據顯示,現貨比特幣ETF曾整體吸引超過250億美元資金流入,將總資產推高至約1,690億美元。這些穩定的資金配置,讓比特幣一度被重塑為投資組合多元化工具,成為對沖通膨、貨幣貶值與政治混亂的選擇。然而這一支撐如今已大幅弱化。過去一個月,從ETF配置者到各大公司財務部門,許多大買家悄悄退場,現貨比特幣ETF淨流出約28億美元。
10X Research執行長Markus Thielen指出,比特幣今年僅錄得10%左右的漲幅,遠遜於黃金與科技股,導致部分專業投資者失去耐心。若物價上漲動能持續停滯,在12月聯準會會議前,可能還會有數十億美元資金撤離。機構的撤離並非個案。曾作為企業加密貨幣投資標竿的Strategy公司,其股價已跌至與所持比特幣價值近乎持平的水平,意味著投資者不再願意為其高信念槓桿模式支付溢價。
市場結構生變,下檔風險持續累積
鏈上訊號與市場數據均顯示,比特幣市場脆弱性正進入新階段。長期持有者已開始逢高拋售,儘管10月10日市場暴跌已清除大部分投機性槓桿,但關鍵支撐位面臨嚴峻考驗。 Thielen警告,若價格跌破93,000美元的關鍵技術支撐位,許多持有者將迅速陷入虧損,資產負債表較弱的玩家可能被迫清算頭寸。市場結構也在發生微妙變化。花旗分析顯示,持有超過1000枚比特幣的"巨鯨"錢包數量逐漸減少,而持有少於一枚比特幣的散戶群體數量有所增加。
通常每週1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能為比特幣價格帶來約4%的提振,當前資金流入停滯直接抑制了價格上漲動能。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市場的謹慎情緒。 Coinbase旗下Deribit交易所數據顯示,行使價在10萬美元下方的保護性看跌期權需求激增,9萬美元和9.5萬美元附近的合約交易最為活躍,反映出投資者對下行風險的擔憂加劇。此外,加密資產關聯股票也遭遇重創,以Strategy Inc.為代表的比特幣概念股近幾週暴跌,曾經可觀的價值溢價幾乎消失,數十億美元投資者資本蒸發。
機構觀點分化,熊市已成主流判斷
對於當前市場狀況,機構觀點呈現一定分化,但熊市判斷已成為主流。 10x Research明確指出,比特幣和大多數加密相關資產已然身處熊市,其模型在10月中旬就預警了這一轉變,目前數據顯示市場情緒正在底層惡化。該機構強調,比特幣已持續運行於標記加密週期轉折點的長期移動平均線下方,這是動能衰竭的明確訊號。從歷史表現來看,2024年夏季和2025年初的熊市均造成了30%至40%的跌幅。目前比特幣較2025年高點下跌已超20%,且尚未出現可持續反彈的跡象。比特幣本來就面臨沉重的現貨拋售和企業對沖壓力,當加密市場本身敘事吸引力下降時,其與傳統資產的關聯性會增強,而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再起、美股反彈消退,進一步加劇了加密貨幣的跌勢。
當然也有意見認為不應將近期數據視為恐慌性拋售或市場見頂。該觀點表示,持有超過10,000枚比特幣的錢包在10月份的餘額僅減少1.5%,難以稱之為"大甩賣"。 ETF的資金外流更多是暫時的疲軟,而非結構性風險,巨鯨們實則是在ETF需求疲軟環境下逐步獲利了結,這種模式在先前的周期中已反覆出現。
儘管比特幣在過去18個月仍有大幅上漲,年內漲幅剩餘約5%,自2024年美國大選以來的漲幅仍達40%,且各類市場的投機需求依然旺盛,但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已從資金流入驅動轉向信心不足與流動性收緊。機構撤離引發的資金流動缺口、關鍵支撐位面臨的破位風險,以及與傳統金融市場關聯性的增強,都讓比特幣的後續走勢充滿不確定性。若93,000美元支撐位失守,市場可能面臨進一步的調整壓力;而只有當資金流入與流動性狀況改善,市場部位與波動性完成重置後,才有可能開啟下一輪上漲週期。




